Inside Out

"Take her to the moon for me, Joy."
"Crying helps me slow down and obsess over the weight of life's problems."

有沒有曾經情緒低落到極致,嘴角勾起一個笑都難,只覺得憤怒煩躁焦慮,累積一堆壞心情卻無處宣洩。每當遇到這種時候我都稱之為低潮期,但看完電影後再想想,應該只是我的頭腦裡經歷一陣混亂,情緒暫時找不到出口而已吧。

這部片用擬人化的手法表現情緒伙伴們彼此的互動交集,他們控制著頭腦,影響主角的一舉一動,像是天使與惡魔總是在拉扯一樣。

小時候的Riley情緒很簡單,快樂、憂傷、憤怒、厭惡、憤怒、恐懼,各執其位,彼此分的很清楚。11歲的Riley搬家換到新環境,環境變化的衝擊讓她感到慌亂(頭腦裡的伙伴們無法控制自己導致她的情緒一陣混亂)。是無法承受吧,面對改變,她第一次感受到無法處理的壓力,於是Riley不再快樂,只想逃離這一切。

Joy為了要讓Riley開心,意外的和Sadness一同離開了頭腦總部,於是便展開了一段回去總部的冒險旅程。途中Joy想拋下Sadness自己回去,卻不小心掉入垃圾谷。她在谷底看見Riley被丟棄的記憶,這才發現她的傷心難過,反而會讓她獲得父母的支持與朋友們的陪伴。

本片讓人眼眶守不住淚的段落,是Riley兒時幻想的Bing Bong好朋友在和Joy要乘坐火箭推車離開谷底時,發現兩個人的重量太重上不去,為了Riley,他決定犧牲自己,幫助Joy回到頭腦總部。(可是他從此就會消失在Riley的記憶裡了⋯)

最後Riley回到家,抱著父母哭泣,訴說她的害怕與不安,她才終於露出了笑容。隨著Riley的成長,頭腦總部裡也升級成青春期模式,她的情緒和行為言語也進階更加複雜。

這是一部給大人看的動畫片,那些隨著時光被漸漸抹去的兒時記憶,好像怎樣也回不來了。有些小時候的記憶會被遺忘,有些記憶會一直在腦海裡,甚至影響你的個性、能成為什麼樣的人。也許這就是長大,當遇到壓力或是挫折時會有所成長,必須捨棄永遠快樂的童真,去接受更多情緒的總和。

然後,學著讓你的快樂與憂傷共存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